现在位置: 首页 > 军考题库 > 正文

2013年部队考军校语文真题解析-军考网

2014年04月17日 点击:16,291 次

本文标签: , , , ,

为了方便战士了解历年考军校试题,历年考军校出题风格,熟悉军考研究中心出题习惯,考军校资料网老师把历年考军校真题发布到官网,方便广大战士参阅,如有战士们参考历年考军校试题,可以到兵王军考教育官网(军考题库)查阅,2012年考军校试题(语文),2011年考军校真题2010考军校真题2009考军校试题2008考军校试题,以上考军校试题适用于高中士兵部队考军校。今天考军校资料网给大家介绍下2013年部队考军校试题。希望能够对大家军考之路有所帮助!

2013年考军校试题题解析(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是_________。
A.湖 bō         供gěi       慰 jì         体裁衣liáng
B. 盖 xī          肪zhī       肘zhì       循规蹈
C. 枪 hè         意 qiè      牧chù     里外合yīng
D.麻pí            热zhì       弃 bǐng   敷衍责sāi
答案:A
解析:A:湖泊pō 供给jǐ 慰藉jiè 量体裁衣liàng

2.有错别字的是_________。
A.旋涡       头昏脑涨       负隅顽抗      警钟长鸣
B. 羸弱       莫名其妙       出身行伍      并行不悖
C. 眩目       世外桃源      坐镇指挥      一泻千里
D.蛰伏        自鸣得意     祛除风寒       无稽之谈

答案:C
解析:C项,“眩”改为“炫”,光彩夺目(绚丽);炫人眼目。眩:(眼睛)昏花:头晕目眩。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
①他入伍八年,__________两次荣立三等功。②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_________了几种预案。③那次火山__________,吞噬了大片的土地。④__________严格管理,__________能杜绝事故。
A.其间 制定 爆发 只要/就         B.期间 制订 暴发 只有/才
C.期间 制定 暴发 只要/就          D.其间 制订 爆发 只有/才
答案:D
解析:“期间”是指“某段时间内”。例如: 抗日战争期间 会议期间“文革”期间 学习期间。“其间”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其间”可用于指时间、空间及其它方面。例如:他上了四年大学,其间多次获奖。此外,“期间”较之“其间”一词在用法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如“在此期间”、“这期间”、“长假期间”等等,而“其间”可以单独使用,在表示时间时,其前无须添加任何代词或修饰语。所以应该选择其间。
制定”的意思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其中,“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所以应该选择制订。
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火山~。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③(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战争。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山洪暴发。“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非份地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所以选择爆发。
两者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但是“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如:只有A才B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如:只要A就B ,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所以选择“只有/才”。

4.没有语病的是___________。
A.40多岁的人,竟如孩童般摆弄餐桌上插着的小旗,并会心地发出笑声。
B.基层敢不敢提意见、指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态度。
C.兔子既没有利爪、獠牙,又没有坚甲、厚皮和伪装,为了生存,只好多挖洞、多做窝,从而逃避敌人。
D.罗林曾三次抢救过落水的两名儿童和一位老大爷,他的高尚品德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
答案:B
解析:A:不合逻辑,去掉“会心”。 C:坚甲、厚皮和伪装,不存在并列关系,应该将“和”改成“等”。   D:歧义。

5.标点符号的使用,准确恰当的是___________。
A.小说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尾,深刻地表明:矛盾依然存在,斗争不会结束,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B.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人和动物有什么异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赫胥黎,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答案:C
解析:A:“表明”的是“矛盾依然存在,斗争不会结束”,而后面的“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并不在“表明”的意义之内,所以,前面应该用句号。B: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后面的逗号改成顿号。D: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应该去掉。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

邓新裕

在人类文化的曙光时期,尼罗河文明与黄河文明曾遥相辉映。早期埃及学者托勒密著的《地理书》、旅行家科斯马斯写的《基督教各国风土记》,都是关于中国的记载;在我国,《汉书.地理志》中的“已程不国”极可能就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魏书。西戎传》中提到的“乌迟散城”,据考证即亚历山大港。
中国与西方早有交通往来。早在上古时代,中国的货物远销到红海和地中海地区,北非的埃及是中国同大秦(罗马帝国)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因此中西交往促成了中国与非洲的经济、文化交流。索马里、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出土的钱币既有元明清时期的,也有唐宋时代的,这是中国与非洲在久远以前就存在贸易的明证。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首先是从北非开始的,北非地区相当早就获得了世界闻名的中国丝绸。丝绸等中国货物辗转贩运到欧洲后,其中一些流入了北非,如公元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克里奥帕特拉身上披的华贵绸袍就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中国与非洲交流以东非与中国的往来为最多,时间上晚于北非,双方频繁地开展了大量的贸易,自唐宋以来延续至元明,维系不断。东非人非常爱用中华瓷制的杯、盘、碗、壶之类器皿,中国则从东非得到香料、象牙、犀角、玳瑁、樟脑等物品,其中有些事稀有的奢侈品。
谈到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史,不能不提到唐人杜环。他随征西节度使高仙芝远征,被阿拉伯军队俘去,他把从阿拉伯人那里了解到的关于非洲的知识写入《经行记》,如他在书中曾谈到摩邻国(肯尼亚)有“不食猪、狗、驴、马等肉”的习俗;与杜环同事被俘的中国工匠则把造纸方法传授给阿拉伯人,此后造纸术在9、10世纪之交或更早些传到埃及;火药也在13世纪后期传入埃及,埃及人吧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叫做“中国雪”。元朝时,埃及的天文学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制糖术也正式传入我国。
古代中国把来自异域的仆役成为“昆仑奴”,大多指马来半岛来的黑色人种。但唐朝“昆仑奴”都是从西域来的,随阿拉伯进贡使团一起入境,他们“通体黑色,头发卷曲”。近年唐代墓葬中每每出土“昆仑奴”俑,确实非洲人,这可能要算是最早来华的非洲人了,他们传入非洲文化,带走华夏文化。官方有互访,至晚在宋朝时中国和非洲哟了外交使节交往,马可。波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派使节访问了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民间有交往,元代中国大旅行家王大渊的足迹到过非洲层拔罗国(桑给巴尔)。明代中国与非洲友好有增无减,郑和下西洋第四至第七次航行都到达东非海岸,访问了麻林(肯尼亚马林迪)、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等地,直接远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把非洲文化,如长颈鹿、斑马等罕见动物带回中国。
古代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往直至西方殖民主义侵入非洲后才暂时受到阻碍。

1.关于“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托勒密、科斯马斯记载了中国,《汉书》记载了“已程不国”,《魏书》提到了“乌迟散城”,表明了中国与非洲有文化上的交流。
B.上古时代北非的埃及是中国同罗马帝国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中西交往促成了中国与非洲文化的交流。
C.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通过唐人杜环《经行记》可了解,杜环被非洲军队俘去,然后写书进行记载。
D.古代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一直延续到西方殖民主义入侵非洲后,才暂时受到阻碍。
2.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先从北非开始,中国丝绸等货物辗转贩运到欧洲后,一些流入到北非,如托勒密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的绸袍是用中国丝绸做的。
B.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以东非与中国往来为最多,唐宋至元明没有间断,东非人用中华瓷制的杯、碗等,中国人则获得香料、樟脑等奢侈品。
C.火药晚于造纸术传入埃及,埃及人把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称作“中国雪”,元朝时埃及制糖术传入中国,说明中国文化对非洲影响要大一些。
D.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东非海岸,访问过麻林、木骨都束等地,带回了罕见动物长颈鹿、斑马等,明代中国与非洲文化交往增幅大、速度快。
3.关于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渠道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是通过各类“昆仑奴”将非洲文化传入中国,把华夏文化带到非洲。
B.每个朝代都通过官方互设外交使节来进行与非洲的文化交流。
C.在明代,航海家通过远洋航行互相访问的形式来传播中国与非洲文化。
D.古代也曾通过民间交往来传播中国与非洲的文化。
答案解析:
1.C     C项“杜环被非洲军队俘去”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是“被阿拉伯军队俘去”。
2.A     B项“中国人则获得香料、樟脑等奢侈品”与原文不符,文中并未具体说哪种是奢侈品,也没有说都是奢侈品。C项“说明中国文化对非洲影响要大一些”是无中生有。D项“增幅大、速度快”不合原文,原文只是说“有增无减”。
3.D     A项不符合原文观点,“各类‘昆仑奴’”不是一定都传授非洲文化,不是西域来的不传授非洲文化。B项“每个朝代”不符合文章观点,文中是说“至晚在宋朝时中国和非洲有了外交使节交往”。C项“互相访问”与原文不符,作者在文中只是说了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多次访问非洲,并无非洲远航家来华的记录。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除第5小题10分外,每小题3分,共22分)

陈 禾

《宋史》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1.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或指为生事,不下       格:同“搁”。
B.此途一开,进者众       类:相似。
C.诣阙,瓘亦就逮           执:被捆绑。
D.禾取证                            檄:用文书征召。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
A.此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    人无信,不知其可
B.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      妙声绝而复
C.愿窜之远方                                           //        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D.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         留以旌直臣
3.全部表现陈禾刚直不阿的一组是___________。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陈禾所奏切中时弊,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军备松弛,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以备不测,后来果然发生了动乱。
B.陈禾尽职尽责,刚直敢言。他升任给事中后,弹劾童贯、黄经臣等玩弄权术;尽管皇帝不爱听,他也要冒死进谏,毫不顾忌谗言和贬官。
C.陈禾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针对黄经臣调查蔡京一案,他舍生取义,坚持蔡京有罪,终因被视为陈瓘同党而免官。
D.陈禾为人清高,不同流合污。王黼执掌大权后,陈禾十分鄙视他,不愿与之共事,并一再辞官不就。王黼听到此事后,对陈禾怀恨在心。
5.把下面的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老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陈 禾》答案解析:
1.A       A项“格”译为“阻止”。
2.B        B项第一个“寻”译为“不久”,第二个“寻”译为“继续”。
3.C       ①和⑥不能体现陈禾刚正不阿。
4.B       B项与原文不符,文中的表述是“未拜命”,意思是尚未被任命,因此B项中说“他升任给中事后”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5.起初,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将领,二人不和,哪怕同坐一席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接任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怕被郭子仪杀掉,就向郭子仪跪请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饶恕我的妻子和儿子。”郭子仪快步走到堂下,握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动乱,主上受辱,没有您国家就不能安定,我怎敢怀私心泄私愤呢?”于是含泪勉励李光弼为国尽忠,随后又推荐他做了节度使。此后,二人就共同破贼,不再有丝毫的猜疑了。

四、文学名句填空题。(任选5个;超过5个按前5个给分。每空1分,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文学名句填空题答案解析: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逸豫可以亡身 5.哀吾生之须臾 6.暮霭沉沉楚天阔

五、阅读诗词,回答问题。(共8分)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1. 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答案解析:
1.江南雨景图。(2分)
2.壮志难酬的苦闷情绪。(2分)
3.移情于景。烟、云本无情,却被赋予人的感情,实际上是作者把愁、恨寄托于雨、云。(2分)以乐景写哀情。作者笔下烟雨中的江南水村渔市十分可爱,用以反衬其不得志 的忧愁之情。(2分)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7分)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张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回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盒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⑤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 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眼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画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象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
⑥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徜徉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⑦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赶到酒吧时,友人已是等候多时了,大家又走在了一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1. 文章第①段中的“邂逅”可否改为“相遇”,为什么?
答案和分析:不能。“邂逅”是偶然遇到、不期而遇。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而“相遇”语意平淡,无感情色彩。(3分)
2. 文章第②③段分别写丽江的水和老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和解析:突出丽江水的灵性和老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下文写纳西文字的魅力张本。(4分)
3. 文中所描写的纳西文字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解析:笔画粗犷,姿态柔美,意蕴丰富,表现生动。(4分)
4.标题中“走失”二字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答案与解析:获得了对生命质朴纯真的理解(真);(2分) 领悟到了豪放、细腻、热情、淳朴的人性美(善);(2分) 找寻到温馨宁静的精神家园(归属感)。(2分)

七、语言运用题。(共14分)
1.下面两个口语交际情景,都有表述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1)情景一 某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得知受访者的父亲不久前病逝,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深表哀悼。请节哀顺变。”
(2)情景二 某志愿兵去拜访几年未曾谋面的李老师。一见面,他紧握着李老师的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您还好吧?”
分析:(一)对象。用语要看对象。一指用语须研究说话者,符合说话者的地位、身份、教养、学识、生活阅历等特点;二指用语必须研究听话者,符合听话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心理喜恶等特点,对象不同,措词用语必须讲究说法和分寸,符合彼此特定情境中的角色关系。(二)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可见,环境场合是社会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素,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话语形式来传递信息。一般来说,环 境场合分为四种类型:⑴正式场合,说话要庄重、规范,用书面语;⑵工作场合,用语准确、简要,常用术语行话;⑶生活场合,说话自然、灵活,多用口语;⑷娱 乐场合,说话风趣,生动。(三)语体。语体,指的是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不同体裁类型的文体,在用语上往往有不同要求。语体辨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不同; 二是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不同:科学语体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构成的长句,插入成分多;文学语体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用语灵话。三是政治语体和事务 语体,政治语体富于逻辑性,概念精确而严密,如报告、社论等;事务语体大都应用于公文,讲究简要,平实,程式化,常用习惯语。(四)礼貌。用语要做到礼貌得体,主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例如,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退席说“失 陪”,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等等;二是必须注意用准谦敬词。谦词只用于自己,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备考前积累一些 常用谦词、敬词并弄清它们的含义及用法,很有必要。(五)目的。说话写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目的不同,用语自然有变化,语言表达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答案:(1)“家父”改为“令尊”。 (2)“久仰”改为“久违”。(各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简洁得体的语言为自来水厂的公告牌拟一则告示。(3分)
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当地有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厂的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自来水厂更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新公告牌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分析:这题属于广告词的拟写,要求是简洁得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在此小便者死全家”的警示语,这样直接咒骂的语言,其实效果挺好,但是不符合我们文明人的要求。此题中,原本写的“禁止游泳”可以算是简洁明了,但是不够戳中人心。我们知道,人都是自私的动物,很多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了,才不会去破坏,才回去维护,所以,思路是把水源的保护和他人利益联系到一起,效果立显。
答案:您家的饮用水来自这里,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意思对即可,3分)
3.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4分)
原句: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要求:以原句为总说,再写两个分说的句子;语句精炼。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属于扩展语句,而且要求也很明确,告诉我们原句是“总说”,续写的是“分说”,而且,后两个要续写的句子之间是并列分句的关系。所以,主要是要求我们解释“博”和“专”的概念(是什么)和作用(有什么用),合起来就是回答“为什么”“要博又要专”。
答案:①“博”就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它能丰富你的人生阅历,增长你的智慧;(2分) ②“专”则是要求深入研究,求得甚解,能使你独具慧眼。(2分)
4.炼字炼词是使语言表达准确有味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从炼字的角度对下面加点的三个词语作以品析。(不少于90字)(5分)
中国诗歌不死,中国诗歌正在潜行、虔行、前行……
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句。这样的题目作答,主要是回答这么几个问题:字词的意思、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案:三个词音同意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诗歌发展作了精练的评价:“潜”是从隐显的状态说的,“虔”是从态度上说的,“前”则是从发展趋势上说的。(3分)它们准确概括了中国诗歌的发展现状,恰当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发展的看法。(2分)

八、作文。(共60分)
在假日里,你曾读过什么书?读过什么文章?还记得假日读书的情景、感受和乐趣吗?假日里自由阅读的经历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
根据提示,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暂无相关文章